本报记者 区健妍 通讯员 朱玉尊 实习生 代希奎 袁小鹭 曾彩霞 黎晓玲 吴海兰 覃春燕
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是今年广东的新设考试科目。考生普遍反映“不太难”。相比而言,文科基础中的“历史”题、理科基础中的“生物”题分别是两卷中最难的。
理科考生还表示,“理科基础试题出得比较活,与生活很贴近。”比如,选择作答“哪些是不会造成污染的清洁能源”。还有的题目谈到了“互联网”、“制药”和“农业的应用”。一道“物理题”则举出“过山车”的例子,要求考生算出“过山车在底部的力度”。
79中一位戴姓考生告诉记者:“地理有道题给出了南极纬度,要求算出风向;另外有道生物题也很有趣———列出四种‘病’:包括镰刀虫、基因变异、水肿等,要求找出植物生病的原因……这样的题目做起来很有意思!”
让考生印象深刻的还有一道题目:从一艘沉船上打捞上来一个铝制品,可信吗?有考生笑着说:“一看到题目就想到了正在打捞的‘南海一号’。”还有考生说:“题目把‘历史和考古’知识都联系起来了,妙!”执信中学一位考生说:“不纯的铝金属19世纪才出现,这道题答案肯定不可信。”
不少文科考生觉得,文科基础中出得“最没有水平”的是一道“历史”题:给出“1800年”这个时间,问“欧洲发生哪些历史事件”。考生李同学说:“这种题目纯粹是考记忆,考不出考生的个性和水平。”
权威分析:考题渗透环保产生积极引导
广州大学环境教育中心主任、副研究员陈南认为,今年无论是文科基础还是理科基础的考题,对于“环境保护、节能降耗、生态、可持续发展”理念的渗透非常明显,这真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信息!高考题越来越关注环保,与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中要求中小学加强环保“渗透教育”有很密切关系。而广东作为经济建设大省,环保、能耗问题已成为发展制约瓶颈,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,广东高考题中有这么多涉及“环保”的内容,无疑会对考生,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。